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进一步提升我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我校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我校经过论证,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能够紧贴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校企能够深度合作、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高、就业形式好。并制定本校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建设的基础
(一)专业基本情况
1.专业基础
该专业拥有一支高素质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现有高级职称以上教师占20%。拥有《初级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与保健》两门校级精品课程,引进12种原著家政服务专业教材,编写校本系列教材5本。依托本市家庭服务中心、妇婴保健院,以及校外实践实训基地,家政服务专业已培养了一大批职业道德高尚、理论知识丰富、操作技能熟练和职业素质过硬的高端家政服务人才。家政服务专业每年接受千余名校外合作企业的家政服务学员来校学习培训,接受家政服务培训课程、参加家政技能实训,提升了我校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目前,学校已获得“国家家政员职业资格考试考点及认证资格”,开始组织开展校内和面向社会的国家家政员职业资格考试。2009年我校成为黑龙江省家政服务培训示范基地,设立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一直走在全国高职家政服务教育前列,引领全国高等职业家政服务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二)专业建设背景
1.行业现状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成熟,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摆在了面前。缩小第一、二产业的比重,加大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比重,既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又顺应了家庭服务消费需求上升的现实状况。家政服务作为满足家庭生活、家庭功能社会化的一种行业,作为改善家庭生活质量,提高家庭生活水准的一种行业,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和熟悉。2000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认定“家庭服务员”这一职业,家政服务踏上了“职业化”发展道路。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提出将发展家政服务作为扩大就业的一个新领域,此举将家政服务确立为服务产业的重要组成行业之一。家政服务是一项跨世纪的“双赢”工程。一方面,它为广大家庭提供了护理、保洁、物流配送、家庭管理等方面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它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渠道之一。
2.区域产业需求分析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本市需要家政服务的人口中0-14岁的人口占20.79%,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9.70%,两项相加比例占总人口的30.49%。人口众多,具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就为家政服务行业储备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同时,地区内一老一小人群对家政服务人员的需求很大,满足了初步就业的要求。区域内交通便利,有便利的高端家政服务人才的输出条件,该区域的家政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
3.人才需求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已经从业的家政服务人员主要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其中进城务工人员占到70%,当前从事家政服务的一线从业人员中接受过高等技能培训的人才仅占0,02%,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调查,全国家政服务至少可为中国提供500多万个就业岗位。
根据本专业三年内毕业生跟踪调查信息,我们得到以下数据(见表1): 
表1  毕业生就业信息调查表
毕业生调查内容 所占毕业生百分比(%)
毕业生就业率 98.0
初次就业对口率 98.0
三年后转岗率 10.7






通过此表可以看出,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对口率都很高,达到了98%,三年后转岗率是10.7%,所占比重较小。这充分说明我院的家政服务专业就业质量与毕业生满意度都较高。
(三)专业优势与特色
本校开创了从招生到就业的一条龙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顶岗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并拥有校内婴幼儿抚育、衣物熨烫、家庭烹饪等十大实验实训室。提高毕业生的职业岗位适应水平,提高毕业生职场核心竞争力。
学校设有专门的家政研究机构——本市家庭服务业协会,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能够前瞻性的引领行业发展和指导教学活动。
积极开展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已初步构建了“以职业岗位需求”为目标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家政服务专业的就业率连续3年在市内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高达98%。学生的主要就业去向为各大、中型家庭服务业企业和街道、社区、养老机构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率在90%以上,毕业生在各地区(行业)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四)存在的问题
(1)家政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行业发展、市场需求衔接紧密性不足。
(2)专业师资队伍结构有待改善。专业教师人数不能满足教学任务需要,专兼职教师比例不很理想,学历和年龄层次以及双师素质的具备程度不足。
(3)实验实训设施需要增加、更新,实训项目、实训管理和考评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4)社会服务方式亟待改革,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5)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以及教学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创新。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改革为动力、质量为核心”作为专业建设的宗旨,遵循职业教育教学发展规律,本着“以职业岗位需要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要求为标准”的建设理念,按照“体现先进性、突出实用性、强调针对性、拓展创新性、兼顾适应性”的建设原则,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树立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新理念,参照国家家政员职业资格人才培养的标准,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及教育教学改革,强化特色意识、创新意识,促进人才培养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家政服务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专业建设目标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具有现代家庭服务理念和家庭服务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家庭服务人才。进一步深化建设专兼结合、校企结合的家庭服务教学团队,完善家政服务实训中心社会服务功能,通过“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等方式,优化教学模式,建立实验-实训-实习的链式实践教学结构。适应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家庭服务产业的需要,培养具有时代服务理念、德才兼备的家政服务人才。提高家政服务专业毕业生与家庭服务市场接轨的能力,实现国际间人才交流。为此在专业建设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专业与行业岗位需求对接
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贴近工作岗位的专业,在专业设置的各个阶段都体现了与行业的紧密接触。在家政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中一以贯之的继承了这样的良好传统,以岗位需求为根本,通过地方区域调研、国内行业发达地区调研,向行业人士、家政公司管理层咨询,与国家、省市各级家庭服务业协会权威人士座谈。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具备教学能力的一线工作人员,协同教务教学管理人员、家政管理系主任和家政系教学管理人员、专业教师组成专业培养目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委员会。每学年根据市场、社会生活的变化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做到家政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紧跟行业发展的需求,专业毕业生走出校门就能进职场大门,离开课堂座位就能胜任公司岗位。
2.课程内容与家政服务职业标准对接
通过专业与行业岗位需求对接,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确定培养目标、制定课程计划,依据职业分析设置课程。通过职业分析,梳理出构成家政服务职业的主要活动内容,分辨出支撑该职业的知识与技能,确定相近社会职业的技能知识联结点,使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紧紧围绕职业岗位、生产实践的需要。并在专业课的授课中引入企业兼职教师授课,进一步加强内容的生动性、鲜活性和贴近性,直接将家政服务企业的员工要求带入课堂,实现职业标准规范课堂教学。
3.教学过程与企业实践对接
把教室建设成为相似或等同于企业一线生产机构,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工作环境,实施“校中企”的实训模式。同时,与龙妹家政服务中心共建“企中校”,让学生在公司顶岗实践,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实现学生到毕业离校时可以一脚跨出校门直接踏上工作岗位。
4.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家政服务专业的毕业证书代表着本校对家政服务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目标的达成,而这些目标就包含着成为一名合格的家庭服务行业的从业者。那么就在毕业证书的学习目标中包含要达到国家制定的家庭服务业从业标准,所以每名学生领取毕业证前都要取得家政服务员、育婴师、公共营养师证书、老年护理员、计算机能力考试一级B证书等,普通话要达到国家二级乙等标准。
5.努力实现专业与终身学习的对接
学校教学向企业延伸,企业培训向学校延伸,构建了“岗位互聘、机制互通、项目互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推动校企共同开展职业资格鉴定、员工学历教育、跨地区员工培训、培训基地共建和产学研用合作等订单项目的开展。为毕业生及企业员工的终身学习提供保障,构建具有本区域特色的家政服务教育终身学习平台。
同时在各层次的家政服务专业学生的培养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职业生涯意识,向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度展现下一阶段需要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三、专业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
1.建设内容
根据家政职业和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国家家政员职业资格标准,实行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一贯式”(实训-见习-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以社会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交替、订单培养、共建校内实训基地以及合作建立校外培训基的模式,实现专业与产业的对接。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改革,积极实行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模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生产过程对接。在此基础上,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吻合度,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2.建设措施
(1)不断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按照“以胜任职业岗位需要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培养标准”的原则,不断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家政服务员”。
工学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见表2):
表2 工学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
学期 工学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
第一学期 利用校内现有的实训实验基地,对入校新生进行专业认知的参观、见习及教育,为今后各阶段学习打好基础。
第二学期 在校内进行各项技能训练。
第三学期 学习专业基础课,寒假组织学生,到校办家政公司实践锻炼
第四学期 学习专业课,校内一体化教学,实训基地教学实习
 
 
第五学期
 
 
 
利用本市家政服务中心,家政公司实习基地组织学生顶岗实习,并成立顶岗实习的领导机构,负责顶岗实习工作的规划、协调和组织管理。根据顶岗实习工作的需要,选派优秀教师为指导教师并聘请实习单位技术骨干为兼职指导教师,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专兼结合的顶岗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当在同一单位实习人数较多时,每10余名学生安排1名专门教师进行指导;分散顶岗实习时,由学校聘请实习单位的技术骨干进行指导。学院建立了质量监督与考核机制,不断提高顶岗实习质量,通过与实习单位、学生签订协议,明确三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制订顶岗实习工作计划、实施方案,明确学生顶岗实习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实习期间,安排了专人对实习工作进行巡回检查,及时了解实习情况,处理实习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并做好检查内容记录,建立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顶岗实习质量监督与考核机制,共同评定学生顶岗实习的成绩。
第六学期
(2)加强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
顶岗实习是推进职业教育“职业化”、实现高职实习实训场所与职业工作环境对接的重要方面,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关键教学环节,顶岗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直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获得真实职业体验,锻炼提高工作能力,达到从业基本要求,最终实现顺利就业。加强顶岗实习的规范与管理是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各专业顶岗实习工作领导机构,负责顶岗实习工作的规划、协调和组织管理,建立并负责落实顶岗实习工作管理制度,根据家政服务专业特点和培养方案的要求,选择与专业核心能力相关的实习单位,帮助学生落实顶岗实习岗位,并拨出专项经费保障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构建顶岗实习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有效保障顶岗实习效果。
2)强化顶岗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选拔本专业优秀专任教师和聘请实习单位技术骨干共同组成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团队。通过与实习单位密切合作,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指导。在同一单位实习人数较多时,安排专门教师进行指导;分散顶岗实习时,学校聘请实习单位的技术骨干进行指导。实习指导教师通过不断强化对学生岗位职业要求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指导,确保顶岗实习效果。
3)建立质量监督与考核机制
学校与实习单位、学生签订协议,明确三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制订顶岗实习工作计划、实施方案,明确学生顶岗实习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并编制学生顶岗实习手册。顶岗实习前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实习动员,宣布实习安排、实习纪律,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实习期间,安排指导教师对实习工作进行巡回检查,及时了解实习情况,处理实习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并做好检查内容记录。建立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顶岗实习质量监督与考核机制,共同评定学生顶岗实习的成绩。在成绩评价中将实习学生的技能水平、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劳动态度、劳动纪律等内容等作为重要考核指标。考核成绩不合格的学生不予毕业。
4)规范管理,保证学生实习安全
根据本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规律,结合行业企业要求将顶岗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初,顶岗实践时间达10个月。顶岗实习期间保证学生顶岗实习既有学习任务,又有工作任务,做到毕业设计(论文)、顶岗实习、就业三者的有机结合。
学校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通过不断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与安全意识教育,明确实习期间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安全要求,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同时,学校和实习单位为实习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等相关保险,来确保学生的实习安全。
(二)课程建设
1.建设内容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结合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家政服务专业课程体系,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力求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基于工作过程改革教学内容,基于工学结合组织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手段,推动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使岗位的任职要求、工作流程、职业资格标准以及企业文化理念、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得以内化。
2.建设措施
(1)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家政服务专业课程体系
在对上海、北京等市各类家庭服务机构一线岗位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聘请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专家和行业专家对家政服务专业工作任务、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再由学校教师与课程开发专家共同确定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创建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引领的课程标准。
(2)调整与优化课程体系
根据“需求调研→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职业能力分析→领域转换”的构建流程,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重新整合课程内容、调整授课顺序与学时分配。妥善处理好单门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程改革的关系,避免课程之间的重复与脱节,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结构的优化,应服从课程体系整体结构的优化,与专业培养要求相适应,并在此基础上体现课程特色。
(3)修订课程标准
将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不断修订、完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所有的专业课程标准每年度修订一次。
(4)专业课程的建设与实施
以创建精品课程为出发点,大力推进专业课程建设。努力开发创建以优质核心课程为基础的高职家政服务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确保专业主干课程均达到优质核心课程标准。
将已经建设完成的《现代家政概论》、《家庭保健与护理》两门校级精品课程,结合近几年的实施情况,进一步完善并对课程内容进行持续更新。精品课程建设计划(见表3):
表3 精品课程建设计划
课程
名称
主要任务 采用主要教学模式 考核改革
方式
《现代家政概论》 完善课程内容,进行网络更新。 项目导向
任务驱动
一体化教学
平时、理论考试、实训考试相结合的综合考评
《家电使用与养护》 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 项目导向
任务驱动
一体化教学
平时、理论考试、实训考试相结合的综合考评
《家庭保健与护理》 完善课程内容,进行网络更新。 项目导向
任务驱动
一体化教学
平时、理论考试、实训考试相结合的综合考评
《家庭心理学》 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 项目导向
任务驱动
一体化教学
平时、理论考试、实训考试相结合的综合考评
《家庭管理学》 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 项目导向
任务驱动
一体化教学
平时、理论考试、实训考试相结合的综合考评
 (5)教材(含课件)开发与建设
在家政校本系列教材试用和修订的基础上,与知名出版社合作出版家政系列教材。结合精品课程建设改版《家庭管理学》教材、编订《家庭礼仪》,《家庭保健与护理》教材,编订《家庭心理学》校本教材,同时改进或新开发相应课程的配套课件。
 
(三)师资队伍建设
1.建设内容
建成一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特长结构合理,年富力强、团结协作的“三高”(教学水平高、科研水平高、社会服务水平高)教师队伍。在两年内,力争培养专业带头人2人,培养骨干教师5人,两年内引进行业企业专业带头人1人,教师不低于6个月的企业研修达22人次,聘用兼职教师8人,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课时的比例达到45%,参加国内外培训达12人次。
2.建设措施
(1)大力培养“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学院与企业行业共同制订教师培养方案,确定培养内容,教师在企业研修完毕后经校企双方共同完成考核,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再进行企业研修锻炼。
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为新进教师制定培养计划,选择具有教学经验丰富和实践技能突出的双师素质教师或企业知名专家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提高教师的职业教育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具体实施流程见图:
 
教师接受企业培养示意图
 
(2)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两年内从全国家政服务中心,全国相关企业行业,聘请多名兼职教师,承担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和学生的顶岗实习等教学工作,承担专业课课时的比例达到45%。
对兼职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使兼职教师能够掌握职业教育规律,适应高职教学岗位需要。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引派结合、校企双挂,承担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训项目教学任务组织教学观摩,安排兼职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及教学设计,保证兼职教师参加教育培训、课程建设、教研活动每学年不少于8次,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育人能力,提升兼职教师职业教育总体水平。
将兼职教师纳入项目建设团队,以项目招标的形式,使其承担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校企合作等部分建设任务,并安排一定比例的学校技术职务评聘和教改项目评奖,为兼职教师提供培训机会,调动兼职教师积极性,共同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3)专业带头人建设
培养2名专任教师、聘任1名行业知名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带动专业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要求专业带头人必须具有行业或企业工作经历,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能对行业开展技术合作、咨询或培训,有独立开发产品能力和科研能力;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能够运筹、统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能承担本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水平高,能够指导其他教师。
每年安排专业带头人到全国各地参加职业教育培训和专业研讨等学术交流活动,学习先进高职教育经验,更新职教理念,学习家政服务领域的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方法等,提升职业教育教学科研水平。
(四)教学条件建设
1.建设内容
从教材开发、实践教学、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教学条件的建设。建立严格的教材选用制度,鼓励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自编教材,与企业行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的家政专业实训教材,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做好中高职衔接。完善家政专业实训中心体系构建,建立高标准、高质量、高起点,设备完善的现代化家政实训中心,并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乃至国际输送高端技能型家政专门人才。
2.建设措施
(1)选取和开发教材
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的校本教材,编写《现代家政概论》、《家电使用与养护》、《家庭保健与护理》、《家庭管理学》等实训教材;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获奖的高职高专国家规划教材和能够反映先进技术发展水平、特色鲜明、能够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的教材。
(2)加强校内实践教学
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院校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必须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实施“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内实训与实际家政员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使之更贴近家政类工作的真实环境。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在现有基础上扩大家政实训基地面积,争取新建家政实训教室4个,建筑面积将达到800㎡。完善模块式技能训练、情境应对模块训练以及生活料理、家庭护理等校内实训项目建设,实现实训教学的无缝连接。
2)建立全方位软件管理系统。将进一步开发并运行包括教学软件(技能操作流程、技能影视录像)、管理软件(实训室全程运作记录、监测)在内的实训室一体化软件系统。
3)加强实训中心的管理制度建设。在建立健全实训管理制度、指导教师值班制度的基础上,构建师生共同参与的开放式管理模式。实践基地对学生实施全程开放,使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根据各自的学习进度及相关技能掌握情况,自主选择实训项目,及时进行实践技能的强化训练。
(3)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在现有本省家政服务中心等实习基地的基础上,继续增加校外实践基地6家。发挥实习基地的优势,为专业教学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零距离”对接提供保障。进一步完善教学和实习管理制度,编写实习标准,专人负责,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根据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实习大纲和《实习手册》,加强实习过程全程监控。建立校师生反馈联络网,形成系统、完整、规范化的校外实习基地整体管理模式。
(4)加强现代化教学资源库建设
以学生为本位,建立家政专业的教学资源库,辅助学生自主学习。增加网络资源平台资金的投入,建设相应核心课程的多媒体立体教学包,开发以精品课程为主的家政网络课程,形成全院乃至全省家政专业的共享资源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远程培训工作,以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为核心,带动其它课程建设,建成含专业标准、课程标准、知识内容、技能训练为基本内容的网络学习平台,并随时更新学习内容,满足家政专业学生自学、家政员在职培训、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的需求,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五)教学管理建设
1.建设内容
完善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教学管理监测、评价和保障体系,在校级管理的模式下,充分发挥学校的管理职能,加强对教学环节的质量控制,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
2.建设措施
(1)在教学过程中,将进一步建立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制度,教学听课制度,师生交流会制度,学生评教制度、专业教师之间相互评教制度等多项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改变以考试成绩评价为主的传统考核方法,建立科学全面评价体系。建立学校“三级” (学校、系部、教研室)监控和“三元”(学生、领导专家、同行)评教等组成的综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质量考评、监控、检查、评估当中,完善教学团队的教学质量反应机制。
(2)加强教学档案的整理工作,按照教学运行过程,分别将教学资料分类管理,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实践教学、校外实习、学生成绩、专业特色等类。
(六)高职与中职家政服务专业的衔接
1.建设内容
企业生产的科学化、知识化和技术的不断革新,要求职工具有知识和技能的更新。这就给职业教育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各阶段、各层次的职业教育应当具有和相应产业的对应性,和与不同技术等级产业工人相对应的教育层次,以及各层次科学的衔接与联系。为职业教育的贯通,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层次性和结构更科学奠定基础。
(1)人才培养方案的衔接
通过与各类服务类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职业资格、课程教学内容、实训条件等方面的分析和对比,建立起技能型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衔接,使中职学生适应高职教育更系统、更高的学习要求。
聘请相关社会服务类专业教师和家庭服务业专家,全程参与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共同探讨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就业岗位和在中、高职两个阶段应具备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根据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要求,系统构建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由浅入深:中职课程重基础,强应用,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概念;高职课程重系统,强调创新,鼓励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中职人才培养方案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比见表4。
将职业技能培训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分段完成职业技能培训,中职阶段达到家政服务员初级水平,高职阶段进行中级、高级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并借此将服务社会的培训教育,针对不同的起点,建立起多层次、多阶段满足多种需要的培训体系。
表4 中职人才培养方案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比
项目 中职 高职 实现中、高职系统衔接的途径
招生对象与学制 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学制3年。 高中毕业或相当于高中毕业文化程度(普通高职或对口高职) ,学制3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从事家政服务职业岗位群一线基础服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家庭及相关服务和服务管理的中、初级专门人才。 面向黑龙江地区辐射全国家政服务等企业家庭服务、管家服务和家政公司、家庭管理岗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能在家政服务一线进行技术操作服务、设计服务产品与家政员的管理与培训、高端家庭服务的高级家政服务专门人才。 推行“双证制”,明确中、高职职业资格和培养目标;
对接岗位 初级家政服务员,家政公司一般工作人员 中级家政服务员、高级家政服务员,家政公司管理人员 职业技能鉴定培训
职业资格 家政服务员(初级) 家政服务员(高级) 由初到高,技能得以提升。
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一) 知识结构及要求
掌握家政学科基础知识。
掌握家庭服务的基本技能。
具有家政服务的基本知识,熟悉家政服务的岗位情况。
(二) 能力结构及要求
具有家庭服务的基本技能以及针对一般家庭情况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掌握家庭保洁的基本知识,具有对不同材质的设施选用合适的方法区别对待的能力。
能够正确掌握家常事物的一般烹饪方法。
具有基本的与客户沟通的能力。
(一) 知识结构及要求
掌握家政学科基础知识。
掌握家庭服务的基本技能。
具有家政服务的基本知识,熟悉家政服务的岗位情况。
家庭生活的基本规律和发生、发展原理。
掌握家庭关系的形态和规律;
掌握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和应用;
掌握中西餐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
熟悉大多数地区的家庭生活习惯;
掌握家庭管理一般方法与应用;
(二) 能力结构及要求
能正确对待家庭和家庭成员的一些现象并科学处理;
能规范家庭营养餐的设计和制作;
能计算规划家庭生活的财务;
能对家庭的人员和财务进行全盘的管理;
能协助家庭的主人进行家庭的经营。
1.中职课程加强基础知识内容学习,让中职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概念;高职课程实现经验型到策略型知识转变。
2. 在中职课程技能实训的基础上,高职课程增加分析问题能力,注重现象处理而非经验操作。
 
专业课程体系 1.心理社会基础
2.家政学概论
3.家庭教育与人际沟通
4.家庭烹饪基础
5.家庭保健与护理
6.家庭实务基础
7.母婴护理
8.礼仪艺术修养
9.礼仪形体实训
10.烹饪技术实训
11.家庭保健实训
12.家庭护理实训
13.家庭保洁实训
14.毕业综合实践
15.专业选修课
16.其他选修课
1.社会心理学
2.社会学基础
3.家政学概论
4.艺术欣赏
5.家庭教育学
6.家庭膳食营养
7.家庭保健与护理
8.家庭文秘与办公自动化
9.现代居室布置艺术
10.家用电器使用与保养
11.插花与茶艺
12.烹饪技术
13.母婴护理
14.家庭管理学
15.人际沟通
16.礼仪与形体
17.毕业实习、顶岗实习
1.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
2. 拓宽和加深中职课程内容,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
 (2)完善教学管理
考虑到中职毕业生与高中毕业生在文化基础、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在教学管理上,专门针对中职毕业生单独设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实行中高职不同的个性化培养,加强与学生管理部门的沟通,对中职学生和对口升学学生实行差异化管理,夯实中职学生知识的系统化,在实习实训管理上增加弹性。
(3)改革评价办法
在专业课程的“过程评价”中采用理论考试、技能竞赛等手段,对对口升学学生侧重知识系统性和创新能力评价,对普通高职学生侧重技能及创新能力的评价。同时在学生即将完成学业时,对其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情况作一个综合性的评价,建立一个与中高职家政服务专业紧密联系的评价指标体系,将专业基础知识评价的内容,以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现出来。
(4)创新招生考试办法
将高职的入学考试与中职的教学、考试、证书、技能竞赛等成绩结合起来,采用“知识+技能”办法,完善高职学校对接中职学生的自主招生制度。
 
(七)社会服务
1.建设内容
以家政实训中心为平台,扩大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承担各级家政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为相关校外人员提供专业家政知识培训,为周边社区人群培训基本家政知识以及提供专题讲座。
2.建设措施
(1)承担各级家政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每年为区域内的企业单位培训员工,为区域内的社会民众提供家政服务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为学校所在地区的社区做家政服务讲座。
(2)以家政岗位资格和认证考核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家政专业职业教育的引领作用、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为周边社区人群培训基本生活知识以及提供生活服务、知识支持和技术支持等。

四、改革举措
组织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与企业共同制订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三阶段、两结合、一培训”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个性”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
通过专业调研,制订专业技能标准,开发专业技能认证系统。
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家政服务专业系列优质课,使精品课数量达到5门,力求全部专业课都达到优质核心课程水平。提高课程建设水平,使课程建设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
成立“工学结合”运行机构,制订相关管理办法,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内涵建设,开发实验实训管理系统。
在校内实训上,为实现实践教学的无缝连接,拟增加四个实训教室,包括,家庭花房、茶艺实训室、布艺实训室和家庭文秘实训室等。
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到国内外相关院校、机构学习行业发展新动态,国际家政发展趋势、家政领域最新科技等先进理念、经验,或到国内外企业实地考察家政企业对专业人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加大专业骨干教师培养力度,选送4名专业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院校进行学习进修。

五、建设进度与检测指标
表5  建设进度与检测指标
建设内容
(2015年10、11月开始着手准备方案实施工作,建立方案实施领导小组、详细制定工作计划和分配工作)
检测指标
2016 2017
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 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建设 1、2月,①邀请实习企业的管理人员参与,成立校企联合管理委员会。②建立工作制度、制定工作目标。
检测重点:
①实习目标企业有代表性,满足时间教学需要;②校企联合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行之有效。
1、2月,①邀请实习企业的管理人员参与,成立校企联合管理委员会。②建立工作制度、制定工作目标。
检测重点:
①实习目标企业有代表性,满足时间教学需要;②校企联合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行之有效。
订单培养建设 3、4月在校企联合委员会的工作内讨论订单式培养,选择规模合适的一两家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合同。
检测重点:
企业筛选的条件制定,合同条款的完善。能否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能否保障毕业生的权益,能否达到企业满意,充分发挥企业积极性参与人才配眼,实现校企与学生三赢。
3、4月在校企联合委员会的工作内讨论订单式培养,选择规模合适的一两家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合同。
检测重点:
企业筛选的条件制定,合同条款的完善。能否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能否保障毕业生的权益,能否达到企业满意,充分发挥企业积极性参与人才配眼,实现校企与学生三赢。
顶岗实习组织与管理 1、2月,在校企联合管理文员会的工作会议上制定年度顶岗实习计划。
3-12月,实施、管理、调整。
检测重点:
①顶岗实习计划的岗位类型多样,能够满足家政服务专业所对应岗位群,全面锻炼学生能力。
②计划实施到位,管理到位,调整及时。
1、2月,在校企联合管理文员会的工作会议上制定年度顶岗实习计划。
3-12月,实施、管理、调整。
检测重点:
①顶岗实习计划的岗位类型多样,能够满足家政服务专业所对应岗位群,全面锻炼学生能力。
②计划实施到位,管理到位,调整及时。
2.课程建设 课程体系的调整优化 1-2月,调研企业、客户和毕业生,整理总结调研报告。依照报告调整课程体系。
3-7月,管理实施。
8月,管里实施反馈,调整、修订。
9-12月,管理实施。
检测重点:
①调研报告,详实、全面、准确反映问题。
②课程调整针对性强
③管理实施科学有效,过程全面反馈。
④针对反馈微调。
1-2月,调研企业、客户和毕业生,整理总结调研报告。依照报告调整课程体系。
3-7月,管理实施。
8月,管里实施反馈,调整、修订。
9-12月,管理实施。
检测重点:
①调研报告,详实、全面、准确反映问题。
②课程调整针对性强
③管理实施科学有效,过程全面反馈。
④针对反馈微调。
课程标准的修订 在课程调整中,对需要调整的课程标准及时修订。
检测重点:
课程标准体现行业从业职业资格标准,企业岗位要求。
在课程调整中,对需要调整的课程标准及时修订。
检测重点:
课程标准体现行业从业职业资格标准,企业岗位要求。
精品课程建设与实施 3-7月,组织《家庭保健与护理》、《现代家政学概论》的课程内容完善,与网络教学资源的更新。
检测重点:
内容补充、更新,详实,有时效性、有针对性。
8-12月,①组织《家电使用与维护》的课程资源建设,准备精品课建设材料。②组织教学团队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③上传网络。
检测重点:
①资源建设完备。
②课程、教学设计科学、新颖。
③时限内及时上传。
3-7月,组织《家庭管理学》课程内容完善,与网络教学资源的更新。
检测重点:
内容补充、更新,详实,有时效性、有针对性。
8-12月,①组织《家庭心理学》的课程资源建设,准备精品课建设材料。②组织教学团队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③上传网络。
检测重点:
①资源建设完备。
②课程、教学设计科学、新颖。
③时限内及时上传。
教材(含课件)开发与建设 1-12月,组织修订再版《家庭管理学》,编订《家庭礼仪》。
检测重点:及时完成。
1-12月,组织修订出版《家庭保健与护理》,编订《家庭心理学》。
检测重点:及时完成。
3.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1-2月制定培养计划,3-12月实施。进行全体专业课教师企业轮岗实践。
检测重点:
①培养计划
②实践报告
1-2月制定培养计划,3-12月实施。进行全体专业课教师企业轮岗实践。
检测重点:
①培养计划
②实践报告
骨干教师培养 1-2月制定培养计划,3-12月实施。进行骨干教师国内外家政相关专业知名院校、机构学习培训;及其他业务学习培训。
检测重点:
①学习地点、内容
②学习心得、报告
1-2月制定培养计划,3-12月实施。进行骨干教师国内外家政相关专业知名院校、机构学习培训;及其他业务学习培训。
检测重点:
①学习地点、内容
②学习心得、报告
专业带头人培养 1-2月制定培养计划,3-12月实施。进行骨干教师国内外家政相关专业知名院校、机构、企业考察学习;及其他业务考察学习。
检测重点:
①学习地点、内容
②学习心得、报告
1-2月制定培养计划,3-12月实施。进行骨干教师国内外家政相关专业知名院校、机构、企业考察学习;及其他业务考察学习。
检测重点:
①学习地点、内容
②学习心得、报告
4.教学、实验、科研建设 多媒体教室 1-2月,添加多媒体设备,增设多媒体教室10个。
检测重点:及时采购、安全、使用。保证质量。
1-2月,添加多媒体设备,增设多媒体教室10个。
检测重点:及时采购、安全、使用。保证质量。
实验设施 1-2月、7-8月,按需增补采购。
检测重点:采购细目。
1-2月、7-8月,按需增补采购。
检测重点:采购细目。
国内考察 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参与 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参与
5.校企实训 企中校建设 1-2月制定企业指导教师培训计划,制定学期教学计划。3-7月,管理实施。7-8月制定学期教学计划;9-12月,管理实施。
检测重点:①培训方案
②教学计划③管理制度
1-2月制定企业指导教师培训计划,制定学期教学计划。3-7月,管理实施。7-8月制定学期教学计划;9-12月,管理实施。
检测重点:①培训方案
②教学计划③管理制度
实训教材 1-3月,编订《家庭保洁实训》;6-9月,编订《衣物洗涤与保养实训》
检测重点:内容详实,可操作性强。
1-3月,编订《家庭烹饪实训》;6-9月,编订《家庭保健与护理实训》
检测重点:内容详实,可操作性强。
实训设施 1-2月、7-8月,按需增补采购。
检测重点:采购细目。
1-2月、7-8月,按需增补采购。
检测重点:采购细目。
 改革措施实施后,将引领高职家政服务专业的有力发展,对全国社会服务类高等职业教育起到极大的推动和辐射作用,有力地支持地方经济建设。
1.对全国中职院校同类专业建设起引领示范作用
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贴近生产实际的课程体系,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和良好的职业氛围,可以为同类专业建设提供思路和经验。
2.为全国家庭服务行业、社区、社会工作机构和养老机构等家庭和家庭相关服务行业提供大量服务于家庭生活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改革措施实施后,专业在校生规模可达1000人,每年为行业和地方企业输送700余名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3.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开展对外技术服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改革措施实施后,家政服务专业将利用已建成的高标准的实训室,仿真、模拟实际社会服务活动,并可对外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每年可为行业企业提供1500人次职业技能培训和2000人次的职业鉴定。为企业、社区和社会各类家庭经行服务的企事业单位提供家庭相关知识技术服务和人才支持。

六、年度执行计划
年度执行计划如下:
表6  资金预算
建设内容 资金预算及来源
2012 2013 小计 合计
合计 93 107 200 200
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 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建设 1 1 2 16
订单培养建设 1 1 2
顶岗实习组织与管理 1 1 2
学生顶岗实习意外伤害保险 5 5 10
2.课程建设 课程体系的调整优化 2 2 4 36
课程标准的修订 2 2 4
精品课程建设与实施 9 9 18
教材(含课件)开发与建设 5 5 10
3.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3 6 9 37
骨干教师培养 4 8 12
专业带头人培养 5 11 16
4.教学、实验、科研建设 多媒体教室 5 5 10 64
实验设施 5 5 10
国外学习 12 12 24
国内考察 10 10 20
5.校企实训 企中校建设 5 5 10 47
实训教材 2 2 4
实训设施 11 12 23
其他 5 5 10
 
七、保障措施
为配合本校专业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建立专业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确定项目建设;由家政管理成立家政服务专业建设项目工作小组具体落实,每个建设项目均有专人负责,严格按照各个项目的进度进行实施,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按阶段实施;学校设立项目建设监控小组,对建设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专业建设项目的质量持续改进,及时做好阶段小结,随时接受阶段工作验收。

电话

186-1852-3868
133-7789-0865

邮箱

3135380456@qq.com

TOP